馬來語(馬來語:Bahasa Melayu)在語言分類上是屬于南島語系的馬來-波里尼西亞語族,主要被使用于馬來西亞以及馬來西亞周邊的鄰國,比如說泰國、新加坡、文萊、菲律賓、以及印尼蘇門達臘島的部分地區等。在1945年以前,印尼蘇門達臘以外的很多地方也是使用馬來語。但是在印尼于該年從荷蘭手中宣布獨立以后,該國所使用的馬來語則被稱為印尼語(Bahasa Indonesia)。此外,馬來語在東帝汶也是一個被廣泛使用的工作語言。
在馬來西亞,大概有1300萬人是以馬來語為母語,約占全國人口的52%。此外,在馬來西亞還有1000萬人是以馬來語作為他們的第二語言。至于在其他國家,印尼的蘇門達臘也有1000萬的馬來語使用人口,泰國有100萬,新加坡則有40萬人左右。
根據馬來西亞、印尼和文萊共同達成的默契,馬來語是以廖內語(Bahasa Riau) --- 蘇門達臘廖內省(Riau)的口音 --- 當作標準腔的。這是因為長久以來,現屬印尼的廖內省一直被視為是馬來語的誕生地。
在馬來西亞,馬來語被稱之為「Bahasa Melayu (馬來語言;Malay language)」或「Bahasa Malaysia (馬來西亞語言;Malaysian language)」?!格R來西亞語言」是馬來西亞政府在1967年的「國語法案(National Language Act)」中被使用的語匯。一直到1990年以前,「馬來西亞語言」是比較常被用來指涉馬來語的一個名稱。但是在1990年以后,不論是官方人士或者是學院里面的學者,卻都逐漸傾向于用「馬來語言」 --- 這是馬來語版的「馬來西亞聯邦憲法」中所使用的語匯 --- 來指涉馬來語。
印尼在宣布獨立以后,也是使用某種形式的馬來語當作其官方語言,但是卻將其稱之為「Bahasa Indonesia (印尼語言)」。至于在文萊和新加坡,他們所使用的馬來語則是被簡單稱為「Malay (馬來語)」或者是「Bahasa Melayu (馬來語言)」。
基本上,所謂「馬來語言」和「印尼語言」的區別,是基于政治上的原因,而不是基于語言學上的考慮。使用這兩種語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互相溝通的,雖然有不少語匯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馬來方言彼此之間反而無法完全互相溝通。比如說,對很多馬來人而言,他們就很難理解吉蘭丹語(Kelantanese)的發音。此外,印尼爪哇的馬來語(Javanese Malay),則是擁有很多特有的詞匯,即使是熟悉馬來語的馬來人也無法完全理解這些詞匯的意思。
新譯通翻譯的成功案例
·新加坡永發集團有限公司
·新加坡得爾塔出口有限公司
·無錫新加坡工業園物流有限公司
·利康管理顧問(新加坡)有限公司
·新加坡藍海(國際)機械配件有限公司 |
·新加坡尖端自動化有限公司
·新加坡新電子系統集團公司
·祥德國際投資管理新加坡有限公司
·新加坡宗利隆成有限公司上海辦
·新加坡洛斯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