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語是丹麥的官方語言,格陵蘭的兩種官方語言之一(另一種是格陵蘭語),法羅群島的兩種官方語言之一(另一種是法羅語)。此外,在位于德國境內和丹麥接壤的石勒蘇益格地區,也有小規模的人群講丹麥語。通行于石勒蘇益格地區的丹麥語被德國官方正式承認為德國的區域性語言之一,并受到政府的保護。
和丹麥語最具親緣關系的語言是同屬于北日爾曼語支的挪威語和瑞典語。書面丹麥語和挪威語極其相似,盡管這三種語言的語音系統截然不同。如果一個人通曉其中任何一種語言,他便可以毫無困難的閱讀其他兩種語言。三種語言的相似程度是如此之高,以致于有些語言學家將它們定義為一種語言的三個方言。
丹麥是世界上社會福利最好的國家之一,國民獲得國家多項福利照顧,用于衛生與教育的開支居歐洲國家之首,所以丹麥人的平均壽命很長。丹麥的基礎建設非常發達,其中包括2座世界上最長的大橋。投資35億歐元的隧道和橋梁工程將把菲英島和西蘭島連接在一起,這座橋有4條機動車道和雙軌電動火車車道。
丹麥早期以農牧漁業為經濟發展之本,二戰后逐步形成了以石油開發、航海造船、航空運輸、醫藥化工、電子信息技術、機械制造、家具制造、服裝紡織、食品加工和旅游服務等行業為主要產業的經濟主體。今日的丹麥以其雄厚的經濟基礎、先進的科技水平、優越的生活條件、完善的福利制度昂首步入全世界少數發達國家的行列之中。丹麥經濟對外貿易依賴性較大,農產品的70%和工業產品的37%供出口。
1997年,丹麥人均私人年消費(購買力平價)約11,500美元,千人擁有小汽車312輛、千人擁有電話589部、千人擁有電視機537臺,千人擁有醫生2.8人,嬰兒死亡率為千分之五點四。一個典型的家庭每年的可支配收入約為26萬克朗(約合4.07萬美元)。
丹麥孕育了童話家安徒生、作典家卡爾·尼爾森、原子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雕刻家托爾森,神學家克爾愷郭爾、舞蹈家布農維爾與建筑家雅科布森等世界文化名人和科學家;20世紀有12位丹麥人獲得了諾貝爾獎。丹麥在天文學、生物學、環境學、氣象學、解剖學研究、免疫學、光速計算、電磁、血清研究和核物理研究等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丹麥全國有200多個博物館,其內容涉及工藝、繪畫、雕塑、舞蹈、音樂、醫學、建筑、電車、船舶、釀造、煙草等方面。當年的丹麥王室宮殿——弗雷德里克斯堡如今已成為國家歷史博物館。2000年全國有公共圖書館5178所,各類博物館278所,99.26萬參觀人次。全國共擁有影院164所,全年播放國內外電影192部。
丹麥人喜歡讀書,絕大多數圖書館對外開放,每年約出版1.2萬種圖書,40多種日報。丹麥的芭蕾舞蹈藝術世界聞名,丹麥皇家芭蕾舞團經常在世界各地進行巡回演出。
丹麥環境美麗,海灘、湖泊、森林一樣也不少,幾乎沒有污染,因而旅游業也很發達,主要旅游點有哥本哈根、世界著名童話家安徒生的故鄉——歐登塞、日德蘭半島西海岸和最北角斯卡晏。對于留學生來說可以少洗衣服,氣候也不錯,相對其它歐洲的國家,夏天不熱,冬天也不冷。
丹麥交通便利。雖然地鐵不長,但輕軌鐵路網覆蓋了整個市區,方便快捷。公共汽車站星羅棋布。即使到了寒冬季節,火車和汽車上都有暖氣。高速公路也四通八達。丹麥的交通信號燈一般要比其他國家多兩個裝置,一是專管公共汽車的橫豎道信號燈;二是專管自行車的小型紅綠燈。按照交通規則,在路口,公共汽車和自行車享有先行權,其他車輛必須禮讓,否則就是違反交通規則。
丹麥人比較富裕,工資很高,最低每月14,000克郎(丹麥的貨幣是克郎,大體與人民幣是等值的),最近三年人均GDP排名世界前4名。啤酒,金屬樂(techno)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酒吧是丹麥人休閑娛樂的場所,這里沒有卡拉OK,也不太流行保齡球(習慣于此的我還真有點懷念國內的生活)。串門在這里并不是他們聯系感情的主要方式,不期而至的探訪是不太禮貌的行為。如果朋友之間要聊天或聚會,一般都會選擇酒吧而不是家。
丹麥人的服飾以休閑服為主,西服也需要,不過一年之中可能只會用幾次。丹麥的商務活動宜穿春秋兩季保式西裝。到丹麥去的男人,要準備一夜禮服,當地上層人士舉行的招待會上,著裝要比其他歐洲國家講究得多。最好隨身攜帶一件防雨風衣。拜會公司單位先約會。
丹麥人喜愛運動,足球為國球。游泳、劃船、騎車、壘球、手球、長跑也非常流行。丹麥大部分地區靠近海邊,諸如游泳、劃船、帆賽和賽艇運動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丹麥的足球、羽毛球運動發展水平也較高。 |